霞晖阁主东谈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启动集藏,涉猎诸多,文房瓷玉,薄有保藏,并于2000年延请陈佩秋先生题写斋名,之后更在诸多嘉定竹东谈主的影响下在线av,启动保藏竹刻,积之有年,稍有限度,雅物共赏,诚是乐事。
秋风朗朗,与君共聚!这次中国嘉德2024秋拍瓷器及古董珍玩部红运受霞晖阁主东谈主信任和维持,选所藏文房及竹刻逸品33件,精深推出“霞晖阁—文房竹刻逸品”专场,所呈诸物,澄明引想,使东谈主忘怀古今,都可窥中国古代文东谈主之情感,尽现霞晖阁主东谈主敏感的保藏眼神,想必让一众艺好意思丽士藏家忻悦期待。以下为专场中部分精彩拍品,诚邀列位共同赏鉴。
Lot 1172
清乾隆 竹雕石榴摆件
L:10 cm
Michael Merton,1970年代;
好善簃主东谈主珍重;
香港拍卖会,2008年12月3日,lot2310
参阅:
《The Exquisite Art of Bamboo Carving》H.L. Huang,2007年,第50-51页;
《竹器—嘉定竹刻国外遗珍》2007年,第30页
石榴为乡间常见果树,夏天着花,所效果实形如圆球,秋天练习时而会自然开裂,败露颗颗弥散的果粒,可供食用。石榴因其果粒盛大,在民间寓意多子多福。
根雕是一门独到的艺术,选材第一,立意第二,雕饰第三。此作选择竹根雕琢而成。枝桠围裹中,结一石榴,身形硕大。巧用根部节疤,描摹了果皮启齿处的籽粒,及果皮下隐现的籽粒。石榴树枝上的结疤与果实顶部的花萼裂片形象灵活。一枚练习见子的石榴便呈目前目下,化蜕化为神奇。包浆红润,极为可儿。竹雕石榴成品传世较少,此作应原摆列于乾隆宫廷多宝阁之中,亦属勤恳。
Lot 1166
早晨期 竹雕兰亭雅会图香筒
H:23.1 cm
著录:
《竹缘匠心—明清嘉定竹刻精品》上海市嘉定博物馆编,上海字画出书社,2018年,第 172、173页
展览:
空灵之约—中国千里香文化展| 2013年山东省博物馆;
“竹缘匠心—明清嘉定竹刻珍重展”,2018年5月,嘉定竹刻博物馆,上海
此件早晨期竹雕兰亭雅会图香筒,素雅自然、极新娟秀,莹润有后光、古意盎然,尽显脱俗之气。遴荐透雕兼深浮雕技法,以避世遁隐山林的逸士为题材,展现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稀零境界。
整器造型瑰丽自然,于竹林溪水之畔、古松幽篁之下,刻吟奏读卷,快意畅然。环转笔筒,绿竹猗猗、长松苍翠、烟霞缥缈,有若瑶池,不仅景致清闲,况且东谈主物造像也独具神色,形色准确灵活,情味盎然,有素雅清逸之道理。
著录 :《竹缘匠心—明清嘉定竹刻精品》,第 172、173 页
整器颜色亮堂柔柔,图案精好意思精良,把玩经久包浆自然,宛若天成,加之品相上佳,相等勤恳,处处都能赋闲出古典之趣,令东谈主悦然动心。
Lot 1178
早晨期 竹雕竹林七贤笔筒
H:14.8 cm
参阅:
《Possessing the Past;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》纽约大都会博物馆,1996 年,第 466 页,图 271;
《匠心与仙工 : 明清雕琢展·竹木果核篇》 嵇若昕著,台北故宫博物院出书,2009 年,页 39,图 6;
香港拍卖会,2006 年 5 月 30 日,lot1226
←按住图片向阁下滑动可浏览全图→
魏晋时,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王戎与阮咸等七东谈主,相与友善,因厌恶朝中纷争,常空闲山水竹林之间,时东谈主号为七贤。以竹林七贤为题材,成为后世文艺创作的热贴题材之一,以此抒发对于舒服幽雅生涯追求与向往。在传世竹刻中,以此为主题的作品,无论笔筒、香薰,照旧臂搁,平常多有。
作品以深浮雕、浅浮雕为主,兼用浅刻,描摹了七贤遁隐山林、诗酒行乐的故事。山岩崇峻,溪流潺潺,翠竹与苍松交叠掩映。于临溪竹林中,七贤或设案抚琴,或盘坐赏乐,或相与饮酒,或寻径逗留,或依塌独卧 ;侍童或临清流而洗濯,或依山洞以煮茶。明朗天气,好意思景佳友,古东谈主精致之乐,令东谈主羡慕。
明末清初时间“竹林七贤”是许多文东谈主的创作题材,如用于画、瓷器纹饰、雕琢等。此竹雕笔筒恰是其中的杰出人物。
参阅 :《匠心与仙工 : 明清雕琢展·竹木果核篇》,页 39,图 6
香港拍卖会2006年5月30日拍卖会
Lot 1226
清康熙 竹镂雕“竹林七贤”笔筒
同类竹雕竹林七贤笔筒,积年拍卖可见最类似的一例,曾售于香港佳士得 2006 年 5 月 30 日拍卖会,编号 1226,以 HKD3,480,000 成交。二者题材、工艺等如出一辙,可兹相比。
Lot 1177
早晨期 竹雕东方朔坐像
H:17.7 cm
Michael Merton,1970 年代;
好善簃主东谈主珍重;
香港拍卖会,2008 年 12 月 3 日,lot2320
参阅:《竹镂文心—竹刻珍品特集》,上海博物馆编,上海字画出书社,2012 年,第 114、115 页,图 51
此作品充分哄骗竹根之材,圆雕东方朔形象,东方朔宽额丰颊,茂髯披胸 ;束发岸帻,腰系绅带,广袍长袖。双手捧桃 ;背后腰际携有灵芝,身倚山石而坐。山石雕饰如自然石椅,灵活形像。
通过阴线、圆雕、透雕和浮雕等技法,更将东方朔精微化,繁而不紊,举座脉络丰富,同期细节又灵活精细,体现出作家娴熟的雕琢功底和良好的艺术发扬力。相较于同类作品,雕琢技法及艺术水准可堪上乘,具有早晨期嘉定派封锡禄一门的经典艺术作风,不失为清代竹雕艺术的优秀代表之作。
此作刻划了东方朔倚石危坐,目视远处,长须飘然,衣襟英俊,形式欢愉。一手捧鲜桃置于腹上,一手微拢置于胸前,似在向东谈主们诉说着对于桃子的好意思好听说。
Lot 1161
早晨期 苏作紫檀莲蓬形香盒
D:7 cm
著录:
文东谈主空间·第五辑|《幽·寻香而来》P214-223;
文东谈主空间|《清玩·文房木器》P052-063
此香盒以珍稀紫檀一木整挖制成,木纹了了优好意思,色泽黑亮可东谈主,包浆均润千里厚。整作莲蓬式造型,形制小巧,镇静素雅。盒盖微拱起,母子口严丝合缝,盖面边际相交处及母子口均起多条灯草线,颇显功力 ;盒身直壁向下渐收,底承外撇圈足,足沿起线。
盖面采以浮雕、阴刻技法饰莲子七颗,周围环绕水渠状凹槽,技法甚是精深。莲被誉为花中正人,莲蓬也和莲花相同,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梦想东谈主格 :“束身自修,濯清涟而不妖。”标志着纯洁和清净。盒身无纹饰,盒内掏膛奥秘。整器立意清雅,外在看似朴实,但却精华内敛,颇具风骨,置于文房书苑之中颇为绮丽精良,为典型的苏作香谈工具之张含韵。
Lot 1163
明 苏作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香盒
D:7.8cm
香盒选料邃密,以名贵紫檀镌制,丝丝的牛毛纹传递优质的紫檀机理。皮壳包浆浓厚。举座一木整挖,呈扁圆形,造型弥散周正,使东谈主望之便觉典雅之至。盒盖平顶微拱起,边际相交处起灯草线,唇边母子口严丝合缝,口沿起较宽的皮条线,盒身直壁向下渐收,下承外撇圈足。
盒壁光素,盖面上以螺钿、玛瑙、青金石、大漆等千般杂宝嵌入牧羊图,胡东谈主形象英武,眼若铜铃,双目圆瞪,阔鼻直口,面部优容,头戴毡帽,身着胡服,腰系护胸和皮带,佩带宝剑,足蹬高筒靴,为典型西域少数民族仪表及装饰。其左腿上前跨步,左手于腰前持剑,右手持枝桠高举摆动,头微下俯,眼不雅右侧白、黄、黑三羊,似呐喊起舞,挥舞戏羊,动感澈底。三羊抬头望胡东谈主,灵活轩敞,东谈主物眼神炯炯有神,欢愉形式尽显其中。
举座图案以螺钿为主要嵌入材料,黄羊、白羊及东谈主物的穿戴均以螺钿嵌入,黑羊、高筒靴、山石差别以煤金和青金绿松共生石等嵌成,东谈主物服装的局部由彩石嵌饰。各色维持共置一器,工艺水平较高,甚而紫檀香盒更显丽都精良之态。其镶工竹苞松茂,作风绝似出自明代工艺大师周翥之手。
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“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”,故 00225128
晚明高濂《遵生八笺》纪录 :“如雕百宝嵌紫檀等器,其驰念想工本,为一代之绝。”相传除周翥除外,无东谈主能制此类精工百宝嵌器物。同类题材工艺的器物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“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”,故 00225128。翦淞阁旧藏 :“紫檀嵌百宝苏武牧羊东谈主物故事图盒”、香港拍卖会2013年春季拍卖会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专场 lot0145 “明嘉靖 紫檀嵌玉石苏武牧羊图盖盒”。
翦淞阁旧藏:“紫檀嵌百宝苏武牧羊东谈主物故事图盒”
香港2013年春季拍卖会
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专场
lot0145 “明嘉靖 紫檀嵌玉石苏武牧羊图盖盒”
对于周翥其东谈主,周翥,吴县(今苏州)东谈主,活跃于明代嘉靖中期,然其信得过生平省略。周翥的百宝嵌广受迎接,“周制”或“周嵌”逐渐成为周翥作品与百宝嵌的代名词。其声誉之高、珍稀价昂,在晚明时已犹如当天的名牌精品,蔚为风尚。
中国嘉德,2022 年秋季拍卖会
lot3184
“明嘉靖 紫檀百宝嵌胡东谈主戏狮香盒”
中国嘉德,2024 年春季拍卖会
lot1156
“明 紫檀嵌百宝胡东谈主骑马图香盒”
同类胡东谈主题材的紫檀香盒佳作,可相比两近例,其一,曾售于中国嘉德2022 秋季拍卖会,lot3184,“明嘉靖 紫檀百宝嵌胡东谈主戏狮香盒”,成交价 RMB 2,875,000。另一,曾售于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,lot1156,“明 紫檀嵌百宝胡东谈主骑马图香盒”,成交价 RMB 3,450,000。二者与本品功能、器型、材质、工艺、题材一致,仅局部嵌入纹饰略有不同。
Lot 1182
清 苏作海棠形紫檀承盘
L:22.1 cm
铭文 :“和煦尉帖瓶笙韵叶” “不耽阁茶具尔疋名”
著录:文东谈主空间|《清玩·文房木器》P052-063
盛盘以紫檀一木整挖,四曲海棠式,胎壁显厚,温和灵秀。敞口唇边,沿边起灯草线,折沿弧壁浅腹,梅花形底,L 形云足镦朴,四方鼎承,布局均匀。通体黢黑宁静,光素无工,不事雕饰,仅以紫檀自然纹理及器身的运动线条示东谈主,于光润朴素中可见小巧好意思丽之气。此盘造型取海棠之形,寓意满堂茂盛,盘侧正反两面镌刻“和煦尉帖瓶笙韵叶” “不耽阁茶具尔疋名”。铭文强盛老辣、颇具金石韵味。
自然铭文只须16字,但施行十分丰富。“不耽阁茶具尔疋名”这行铭文中的尔疋为晚清知名金石电刻天下邓尔疋。邓尔疋电刻印风禁受了邓石如、赵之谦恭黄牧甫等东谈主“印从书出” “印外求印”的创作想路,从鼎彝、秦汉碑版、砖瓦、泉币等器物的翰墨给与营养,于公谈中鬼出神入,创造出了许多新的作风,极新精良、浮浅大方,豪阔文东谈主味和书卷气。邓尔疋的篆书被那时的好多书道天下发愤着重,一时门庭漠视,访客源源赓续,好多东谈主都很想获取他的一幅小篆,是以有一个时间,邓尔疋的字被炒到了天价。
邓尔疋(1883 ~ 1954),原名溥,字季雨、万岁、尔雅,别署风丁老东谈主,绿绮台主,室名邓斋,绿绮园。广东东莞东谈主。名儒邓蓉镜第四子,精研翰墨训诂,金石字画。富保藏。
由此可知,此件盛盘原为清中期收放文房、文玩的案上文房器,后递藏于金石家邓尔疋之手,做以茶器之用,亲手镌刻铭文,纳入我方保藏之列。整器线条运动追忆,素雅自然,镇静娟秀,仅以材质之好意思、造型之好意思取胜,去其繁缛,取意深邃,好意思不雅与实用兼备,在茶寮空间中使用突显东谈主文想想,当为流传久远的文房佳品。
Lot 1168
明 大冲耳炉
腹径D:27 cm
款识 :“宣德年制”四字二行楷书款
冲天耳炉,又称朝天耳炉,是仿自宋代官窑瓷器的面貌,颇有上古礼器之遗韵,后世也行动供奉用炉,在盛大炉形中是较为经典的面貌。此炉形骸硕大,炉型宽扁而势高,口沿清脆,微敞即收,其上对出冲天耳,为卵形立耳 ;束颈委婉,腹浑圆,炉底平滑,下承三乳足,千里稳大气,线条优雅,张弛有度。
炉底中央开框,内铸刻“宣德年制”四字楷书款,铸后精修,结体中正,布局充实,笔划深峻,斜直尖锐,一点不怠。皮色呈熟棠梨色,包赋存经,宝光溢彩,细密腻实,真如冒襄之语“如处子婴儿之肌肤,必得十二真金不怕火,方可铸出此高器也”。历经数百年盘玩,器身包浆丰足,滑熟可喜,幽光千里静。置于案头,熠熠生辉。
对于此类炉的属性,应从皇帝的别称“皇帝”讲起。皇帝之职在于敬顺天意、珍摄匹夫,朝天耳炉,顾名想义有崇敬上天之意,取其“敬天法祖”之意,因此朝天耳炉往往摆放在最热切的议政厅—乾清宫内,御书斋中也有摆设,更被用来分赐诸王,足见皇帝对此炉的疼爱。一直以来,也受到历朝历代各王室、达官贵东谈主和文东谈主雅士的喜爱。无论是书斋清玩,照旧庙堂清供,都井水不犯河水。此炉器形雄健牢固,造型简练朴素,线条运动柔好意思,精气内敛,铜色高古稚拙,包浆靓丽如缎,炉底款识精整利落,可谓铜质、造型、皮壳、款识无一欠安、无一不精,实乃宣炉中之杰作,极具保藏价值。
Lot 1192
清乾隆 宫廷伽南木念珠一串
L:39 cm(不含吊坠)
伽楠,是杰作千里香中的杰作,古代又称为琼脂,比之千里香愈加温软。其气息沈稳醇和,早在汉朝起,已凡俗应用于皇室的祭天、祝贺、礼佛、拜神、室内熏香等行动中。到了宋代的时刻,占城伽楠就照旧是一片万金了。千里香在释教中被视作深邃的敬佛圣品,既是“浴佛”的上等香料,亦然制做珠、雕像等佛具的珍稀材料。明清时间,皇室宫廷珍惜用上乘千里香制成各样器物,以供雅玩。
此件念珠即为释教之物,以伽楠千里香而制,108 颗念珠,大小相若,色为深褐,颗颗弥散,圆滑有致,其上光素无饰,泄露原木纹理,打磨光润,香溢及身,古朴清幽。其间每隔二十七颗穿有一颗硕大结珠,收绳处三穿孔结珠另附有佛头,佛头有孔与翠玉背云承接,背云作福瓜,下有红、蓝二色维持坠角,坠角上端并饰有珍珠米珠。除此除外,主串由佛头向两侧缀有八组各色维持坠角,有碧玺、海蓝宝、粉晶、紫晶、青金石、旧玉等,原装原配,深具宫廷气度。伽楠香之古朴与玉石之美丽交相衬映,华好意思而不失质朴。参禅悟谈,千载传承,聪惠之物,祈求稳重,长保喜乐,名贵之至,乃为上品也。
Lot 1180
清 海南千里香雕花蝶纹臂搁
L:20.6 cm
Nichaolas Grindley,伦敦;
纽约拍卖会,2010 年 3 月 25 日,lot904
著录:
文东谈主空间·第五辑|《幽·寻香而来》P214-223;
文东谈主空间|《文东谈主书斋》东方精良生涯 P28-29
展览:空灵之约—中国千里香文化展| 2013 年山东省博物馆
参阅:北京故宫博物院藏“清 千里香木雕菊花图臂搁”,故 00123733
亚洲日韩天堂在线千里香木,看起来真是面庞可憎,质量看上去像坚忍黢黑的石头,但却有入水即千里的特点,况且盈香奇特,一直以来为皇室贵族所钟爱,披着秘籍的面纱。随之对其斥地之势愈演愈烈,并有了“一片万钱”的说法。到了明清两代,宫廷皇室更是珍惜用此木制成各样文房器物,借其独到的香气映衬一种文东谈主士医生的雅兴。此件清代千里香雕花蝶纹臂搁即为其中典范。
此件臂搁精选上等海南千里香材料雕制,呈覆瓦状,弧起较高。通体潦倒起义,如老树枝干状,但脱手光滑清脆,磨工极佳。臂搁正面减地浮雕松菊花蝶图,底部盘曲一老枝苍松,松针散如扇面,菊花或俏放于枝端,或初结蓓蕾,姿态秀美 ;山石之上伸展出杂花多少,姿态秀美,状物灵活 ;凌空处一只蝴蝶翩跹遨游,浓浓春意,撩东谈主心弦。整器构图下密上疏,贪图位置可见制者巧想,清雅典致中又有一片勃勃守望,境界隽雅。虽色泽深暗年迈,然则经高手点化,亦不乏婀娜之致。浮雕脉络丰富,其刀法细入毫末,隐起自然,圆转娴熟,毫无凝滞之气,舒服清重灵活,颇富功力,必是出自宫廷造办处高等艺匠之手。既彰显了皇家尊贵的身份和试吃,又深合文东谈主娴雅温厚之品质,置于案头,沁人心腑。
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
“清 千里香木雕菊花图臂搁”
同类宫廷千里香木雕臂搁,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仅藏有一例 :“清 千里香木雕菊花图臂搁”,编号 :故00123733。二者形制、材质、纹饰、工艺等如出一辙,应属同组类物,可兹相比。
Lot 1181
清乾隆 奇楠雕喜上眉梢笔筒
H:13.3 cm
Sydney L. Moss Ltd., 1986;
纽约拍卖会,2010 年 3 月 25 日,lot832
著录:《The Literati Mode》,Paul Moss,伦敦,1986 年,图版 70
参阅:《The Literati Mode》London, P.Moss,1986 年,第 192 页,图 69
奇楠既为名贵香料,又是上等药材,自古即为东谈主所重,故而明清两代,不但皇室喜好用千里香制成各样小巧物件,民间善男善女和文东谈主雅士,亦钟爱千里香手串或多样文房用品。
千里香金贵且多朽木细干,用之雕琢,少有大材。此件笔筒用料上乘,选千里香之顶级品种奇楠,用拼镶的手艺雕饰而成。通体色泽黢黑,油润荒谬,后光温润,虽资历数百年,摩挲中仍赋闲出幽幽淡香。随树形而制,口沿迂回不整,自然浑成,别有道理。艺匠充分哄骗了木柴的特点在笔筒的外壁上拼镶粘接加以雕饰,枝节潦倒,浮雕通景式喜上眉梢之景,山岩潦倒嶙峋,环周刻寒梅,梅枝逶迤虬曲,布满树节瘿瘤,点缀朵朵绽开梅花,其间喜鹊栖于枝端,傲视生姿,画面勃勃守望,即有“喜上眉梢”稳重之意。借图寄意,意趣无尽。整器构图疏密安排适应,景物如画,尽显梅花丰韵傲骨之质,更是将文东谈主风骨雅趣体现淋漓,必是一件珍稀有数的名家精作。
Lot 1187
清康熙 青花饲牛拜相东谈主物故事图大笔筒
D:18 cm
款识 : “大清康熙年制”六字三行楷书款,康熙本朝
注:上海博物馆退赔编号 :“考 49021”
著录:《浮生百态·十七世纪的中国瓷器—青花东谈主物篇》,金立言、杨鸥著,北京工艺好意思术出书社,2023 年,第 310、311 页,图 91
展览:《浮生百态·十七世纪的中国瓷器—青花东谈主物篇特展》,北京羿空间,2023年 12 月 16 日 -2024 年 1 月 15 日,编号 91
参阅:“百里奚自鬻于秦”《七十二朝四书东谈主物小说》卷三十一,约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(1640 年),日本内阁文库藏
康熙一旦大兴文治,珍惜儒学,重兴礼教,破裂满汉壅塞,故此时景德镇无论官窑民窑,均有烧造大都文房器物,笔筒是一大批,终点是青花器物,本品即为其中上佳者。
笔筒千里稳牢固,呈直筒形,直壁平底,底微内凹,底心有一圆形脐,内青花书“大清康熙年制”六字三行楷书款。举座胎釉坚致、莹润、精细,胎壁厚薄遣散,规整丰足。表里均施透明釉,底脐外一周无釉。外壁青花通景绘百里奚饲牛拜相东谈主物故事图。整幅画面构图严谨,青花发色浓淡顺应,周围景致形色精细,渲染了了,东谈主物更是灵活逼真,为典型康熙青花精细之作。
“百里奚自鬻于秦”《七十二朝四书东谈主物小说》卷三十一,
约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(1640 年),
日本内阁文库藏
百里奚,姜姓,春秋虞国东谈主,字子明,号五羖医生。春秋时间驰名政事家、想想家。饲牛拜相的故事是其于楚国养牛,被秦穆公听闻其才,欲重金赎回。秦国谋臣却说楚成王令其养牛,自然不知其才,重金恐变,不妨即以随从市价五张黑羊皮换之,故其号曰五羖医生。使得百里奚终归秦国并拜相委以重负,成立一番行状。
以明君名臣故事,记文绘制并刊印传播,起“敦教诲、昭雍睦”之义,历来为古代竹素之大批。明末清初之际,版画大兴。以“梨枣精工”镌绘古之先贤,多有图文精好意思之作,并多为其他工艺品种所效法参考。如本品所述笔筒画意即与明崇祯《七十二朝四书东谈主物小说》卷三十一“百里奚自鬻于秦”附近,可供参阅。
著录 :《浮生百态·十七世纪的中国瓷器—青花东谈主物篇》,
第 310、311 页,图 91
康熙青花东谈主物享誉已久,许之衡《饮流斋说瓷》称“康熙画笔为清代冠……硬彩、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”、“若康熙青花五彩亦称殊品……清康熙专以名工制瓷,名手绘画,殆纯入于好意思术鸿沟而高穆浑雅之气犹未尽掩。”本品瓷质精细结义,胎体牢固,青花笔触鲜嫩运动,发色昭着,浅深浓淡有“墨分五色”之韵,确为康熙青花之好货。此外在线av,其又属退还文物,起原了了,颇具保藏和商榷价值。